大西洋的幽灵美国核潜艇发展史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美国作为核潜艇的发源地,在核潜艇的发展史上曾留下许多精彩的印记。冷战期间,作为和苏联相提并论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核潜艇发展同样非常疯狂,短短的30年就发展了4代核潜艇,相比苏联有过之而无不及。

美国目前已经启动了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发展工作,这种核潜艇被命名为哥伦比亚级核潜艇。预计到本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哥伦比亚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将陆续完工服役,并替换现役的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是美军现役唯一一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它们是美国海基核打击力量的主要部署平台。算上哥伦比亚级核潜艇的话,美国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已经发展到第五代,这意味着美国的战略核潜艇技术仍然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战略核潜艇是核三位一体力量的主要环节之一,美国自从二战结束之后,就很快启动战略核潜艇的生产工作了。正因为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因此美国才能在战略核潜艇发展方面保持领先。本文将从美国核潜艇发展和各级核潜艇来介绍美国核潜艇的前世今生。

1发展历史

年美国海军的鹦鹉螺号服役,彻底宣告核动力潜艇时代的到来,常规动力潜艇依靠氧气和缺乏高航速的缺陷被克服,最可怕的静默杀手诞生。核潜艇拥有极强的海上自持能力,并能根据作战需求从执行一个任务迅速转换到执行另一个任务,和平时期充当情报搜集任务,战时则立刻转向发起攻击。核潜艇所承担的任务包括反水面舰艇、舰队支援、侦查、反潜、运送特种作战分队、核威慑以及“由海向陆”陆上攻击,核潜艇可以摧毁一个城市甚至是瘫痪一个国家,和平时期核潜艇则是绝佳的间谍,优秀的声纳装置可以窃听海底通话线路。核潜艇对于敌对国家造成的心理压力无法言喻,一位英国皇家海军的军官曾表示,哪怕只有一艘vanhuard(前卫)航行于北海中,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实际上“自我核威慑”使得从服役至今没有一艘核潜艇和自己的同门师兄弟较量,没有任何人敢于轻启潘多拉魔盒,谁也无法承受来自另一方的报复,能有如此威慑资本的,惟有核潜艇。

鹦鹉螺号

二战结束之后美苏两国各从第三帝国那里继承了不少先进的潜艇技术,尤以苏联为甚,但是苏联人的第一艘核潜艇仍然落后于美国,美国的鹦鹉螺号于年完成了横跨北冰洋到达大西洋。鹦鹉螺号的诞生必须要感谢日后的海军上将乔治.里科佛,此人当时还是一名上校,尽管此人在美国海军当中颇为不受“航母派”的欢迎,但他却是美国海军核潜艇之父,正是在他的倡导下,鹦鹉螺号才得以顺利建造下水,鹦鹉螺号与他的后来者相比还显得有些结构臃肿,他的核动力系统占据了全舰一半的体积,艇长97.5米,宽8.4米,水上排水量吨,水下排水量吨。鹦鹉螺号可不仅仅是一艘试验舰,美国海军的传统历来把原型舰和试验舰当作舰队的正式一员,试验舰往往携带武器,鹦鹉螺号就装备6具鱼雷发射管。

美国海军深深感到鹦鹉螺号所将引领的将是什么,因此鹦鹉螺号的后继舰“海狼”号也加紧的研制,从这艘舰开始反应堆改为液化钠推动动力,本来这个设计思想是想用少量的核燃料达到较高的输出功率,但是这类反应堆的冷却问题却没有解决,因此不得不重新改为压水式反应堆。“海狼”号就是后来“鳐”级的前身,而“鳐”级则创造了第一艘在北冰洋上浮的潜艇的纪录。

鳐鱼级攻击核潜艇是美国继鹦鹉螺号核潜艇和海狼号核潜艇之后发展的第二批核潜艇,也是美国第一代攻击核潜艇。鳐鱼级攻击核潜艇首艇鳐鱼号进行了多项开创性航行:年完成了潜艇史上第一次水下横渡大西洋,并在当时创造了水下连续航行31天的纪录;年8月12日从冰层下通过了北极点;年3月15日第一次在北极破冰上浮。

鳐鱼级攻击核潜艇

年电船分公司根据美国海军财政年度计划开始设计编号为EB-A的攻击型核潜艇,即“鲣鱼”(Skipjack)级。该级艇共建造了6艘,其中3号艇“锯鲉”号的建造却经历了一波三折。“锯鲉”号于年11月1日正式开工,但是由于美国海军打算尽快建造装备“北极星”型潜射弹道导弹的核潜艇,在2个月后把正在船台上建造的“锯鲉”号改成了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名也被改为“乔治·华盛顿”号。该舰也成为了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的首舰。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是美国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装备了美国海军第一代中程弹道导弹,它的服役标志着潜射弹道导弹第一次构成了真正的全球性威慑力量。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年开始研制,首艇年开工建造,年正式服役,总共建造5艘,已全部退役。

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

虽然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已经拥有携带弹道导弹的能力,但是早期的仓促设计,使得这种核潜艇的不足之处不断暴露出来,尤其是在水下潜航性能方面,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的表现非常不理想。因此美国在年开始也着手研制第二代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这种核潜艇于年开始服役。和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一样,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的建造数量也是5艘,但是这种战略核潜艇已经是更加先进的型号了。如果说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是美国战略核潜艇的开端作品,那么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就是美国战略核潜艇技术进一步完善提升的型号。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让美国第一次拥有了海洋战略核力量,而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则是力量的加速优化,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

到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新设计的水声设备AN/BQQ-2和反潜火箭已经研制成功。为了装备先进的反潜火箭和高性能的探测设备,并加大潜艇的下潜深度以及减小机舱噪音和螺旋桨空泡噪音,美国海军于年-年建成了第三代攻击核潜艇“长尾鲨”级(又称“大鲹鱼”级PermitClass)。“长尾鲨”级攻击核潜艇的首艇“长尾鲨”号于年服役,该级艇共建造13艘。

“长尾鲨”级攻击核潜艇

鲟鱼级攻击核潜艇是美国第四代攻击核潜艇,但从技术上看仍然属于第二代攻击核潜艇。鲟鱼级攻击核潜艇年开始研制,首艇于年开工建造,年正式服役,共建造37艘,目前已全部退役。

鲟鱼级攻击核潜艇

在拥有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和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之后,美国的信心大增,开始了大规模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发展计划,从年开始,美国启动第三代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研发工作,即拉法耶特级战略核潜艇开发计划。得益于前两代战略核潜艇的技术基础,拉法耶特级战略核潜艇的发展非常顺利,从年开始,拉法耶特级战略核潜艇陆续服役,至年,第31号艇“威尔·罗杰斯”号(SSBN)投入使用,仅用数年时间,美国就完成了31艘战略核潜艇的生产工作。

拉法耶特级战略核潜艇

拉法耶特级战略核潜艇共建造了31艘,是美国海军二战后建造批量最大的弹道导弹核潜艇,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一直是美国战略核潜艇部队的主力,已全部退役。美国海军在年时,总共拥有31艘拉法耶特级、5艘乔治·华盛顿级和5艘伊桑·艾伦级,总共拥有41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可以携带枚核弹头,形成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支水下核威慑力量。

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为美国在冷战时期建造的一种高速多用途核潜艇,也是美国的第五代攻击型潜艇。该舰的任务主要是反舰、反潜、为航空母舰战斗群护航。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的首舰洛杉矶号于年11月建成服役,到了年共建造了62艘,是美国海军有史以来建造数量最多的核潜艇,均由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通用动力电船公司联合建造。美国海军当初建造洛杉矶级除了是为了让它取代鲟鱼级攻击型核潜艇及为航空母舰战斗群护航,并能在深海中有效的猎杀苏联的核潜艇,于是委托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通用电力建造,终于首艘洛杉矶级潜艇总算在年建成服役,截至年,共建成62艘。目前现役的有36艘、26艘除役。

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

虽然拉法耶特级战略核潜艇的服役时间持续了数十年之久,但是美国的战略核潜艇更新换代效率非常高,进入上世纪70年代,美国就已经开始研发第四代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是美国第四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年开始研制,首艇年开工建造,年正式服役,共建造18艘,其中前4艘已经改装为巡航导弹核潜艇,目前全部在役。与以前所有的战略核潜艇相比,俄亥俄级潜艇更为静音隐身,在年的海上试航中,几乎无法被侦测到。这也确保了俄亥俄级潜艇在水下的生存能力,进而随时可以进入战斗状态,一旦得到指令,即可发动核打击。

俄亥俄级潜艇

进入80年代以后,苏联新一代核潜艇开始大规模服役,其中先进的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和奥斯卡级飞航式导弹核潜艇在技术上已经追平甚至略有超过美军的核潜艇;而苏联潜射战略导弹射程大幅增加,这样苏联的战略核潜艇不再需要靠近美国海岸实现对美国的核威慑。再加上数量原因,这就让苏联核潜艇开始拥有优势。这样的现实,迫使美国海军开始开发全新的攻击核潜艇,这就是著名的“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和以往美国海军攻击核潜艇普遍走“多用途”化的道路不同,“海狼”级在美国核潜艇发展序列中属于一个另类,它是以“反潜”为核心任务专门研制的一种独特的攻击核潜艇。狼级攻击核潜艇年开始研制,首艇年开工建造,年正式服役,计划建造18艘,但是由于冷战结束,美国军事预算缩水,而且价格昂贵,致使原计划建造29艘的海狼级只建造3艘便宣告停工。

海狼级

作为冷战时代海狼级潜艇的低成本替代方案,弗吉尼亚级是美海军在建的最新一级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这是美国海军第一次同时针对大洋和浅海两种环境设计作战能力的攻击型核潜艇。该级艇正在逐步取代已在美海军服役多年的“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成为美海军21世纪水下作战的主要力量。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年开始研制,首艇年开工建造,年正式服役,目前已经服役16艘。由于性能优异,美海军还在继续开建,计划打算服役30艘,成为全球规模最为庞大的同一型号攻击型核潜艇。

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的设计目的,在于替换目前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由于现役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目前舰龄达到22到38年、预计从年开始退役,美国海军从21世纪初起就开始考虑“俄亥俄”级后继舰设计研发的问题,并启动了SSBN-X新型战略核潜艇的设计。年,SSBN-X的总体设计完成,年12月24日被正式定名为“哥伦比亚”级,随后于年被列入美国国家重大国防采购项目,并进入工程发展阶段、开始进行详细设计。美国海军计划建造12艘“哥伦比亚”级潜艇,首艇“哥伦比亚”号计划于年交付、年进行首次部署,介时美国海军将拥有世界上技术最领先的战略核潜艇。

“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

美国核潜艇的发展也同苏联一样,在冷战后明显放缓,很重要的原因自然也是冷战结束,没有明确的对手,现有的核潜艇其技术水平以及远超其他国家,而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已经无力再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2各级潜艇介绍

(1)鹦鹉螺号核潜艇

“鹏鹉螺”号问世的意义在于,它首开应用核动力之先河,潜艇由此进入了又一个新纪元。最先考虑将原子能用作潜艇动力的,是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机电处主任、著名物理学家罗斯.冈恩。如果说冈恩等人是核潜艇构想的提出者,那么将这一设想最终变为现实的,就是“核潜艇之父”一海曼.乔治.里科弗。

海曼.乔治.里科弗

年,美国海军部决定成立原子能研究机构,并挑选一名上校军官来主持这项工作。早就对原子动力情有独钟的里科弗主动提出了申请,并以其深厚的舰艇工程知识和娴熟的动手能力获得了批准,从此他便与核动力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反复研究,里科弗提出美国海军核动力计划的第一步应该放在潜艇上。因为核动力的最大优势首先体现在潜艇上,只有“航程无限”的核能与“隐蔽出击”的潜艇相结合,才能导致战略作用极为重大的威慑性武器的出现。最终,里科弗的计划被采纳。

年5月1日,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和美国海军联合宣布了建造核潜艇的决定:年,里科弗被任命为国防部研究发展委员会动力发展部海军处负责人,并兼任原子能委员会、海军船舶局两个核动力部门的主管和核潜艇工程总工程师,从此里科弗的名字便与核潜艇连在了一起。年6月14日,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在美国格罗顿举行铺设龙骨的仪式。年3月30日美国当地时间11时17分,陆上模拟堆热中子反应堆达到了临界状态。6月25日,核动力装置达到了满功率,并完成了持续4天4夜的满功率运转试验,这标志着这艘核潜艇巳经具备了以不间断的全速横渡大西洋的能力。年1月21日,人类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在上万名观众的欢呼声中下水。经过努力,“鹦鹉螺”号在这年底全部竣工。从理论上讲,它可以以最大航速在水下连续航行50天、航程3万海里而无需添加任何燃料。艇上还装备了自导鱼雷。年1月17日,“鹦鹉螺”号进行了首次试航,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核潜艇正式开始遨游大洋。它的首任艇长为威尔金森(EugeneP.Wilkinson)海军中校。5月份,“鹦鹉螺”号又进行了90多个小时的水下远航试验,航程为海里,是当时常规动力潜艇水下最大航程的9倍。它还以20节的平均时速,完成了从佛罗里达基韦斯特到新伦敦之间海里的航行。从年1月21日下水到年4月第一次更换燃料棒时为止,“鹦鹉螺”号总航程达海里,仅消耗了几公斤铀。而常规潜艇要是以同样速度航行同样的距离,将会消耗大约吨燃油。“鹦鹉螺”号还以首次水下航行抵达北极点而闻名于世。“鹦鹬螺”号所展现的核潜艇的巨大魅力还不仅于此。据美国披露,自其服役后,美国用它多次进行了潜-舰对抗以及反潜演习。年7-8月份,在“鹦鹉螺”号首次进行的作战演习中,它轻而易举地战胜了包括艘反潜航母在内的反潜编队,在这次对抗演习中,“鹦鹉螺”号共“击沉”了7艘“敌舰”。随后在北约所组织的名为“反击”的演习中,受到“鹦鹉螺”号攻击的水面舰艇数量达到16艘,其中包括航母2艘、重巡洋舰1艘以及驱逐舰9艘,其余的4艘为油轮与货轮。据美国统计,“鹦鹉螺”号在历次演习中共遭受了余次攻击。据保守估计,若是常规动力潜艇,它将被击沉次,而“鹦鹉螺”号仅为区区3次,“鹦鹉螺”号展示了核潜艇确实具有无坚不摧的作战威力。

今天当我们回首冷战可以看到,面对以航母编队为核心的、强大的美国海军,在自身经济、技术实力不及美国,政治地缘环境不佳的情况下,苏联之所以大力发展核潜艇,就不能不提到“鹦鹉螺”号给对手的有益启示,而这种启示的意义,即使是现在看来仍不可低估。“鹦鹉螺”号的问世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价值,它的政治与军事意义是深远的。但由于该艇主要供试验之用,因此没有建造后继艇。该艇于年退役,在其诞生地格罗顿作为纪念艇被永久保存。

(2)鳐鱼级

鳐鱼级是美国海军首次批量建造的核潜艇,该级潜艇的主要使命是跟踪与攻击敌军舰与潜艇。该级首艇潜艇鳐鱼号(Skate,SSN-)服役后,美国海军立即在大西洋潜艇司令部所属的第二潜艇大队组建了第10潜艇中队,当时美国所拥有的核潜艇:“鹦鹉螺”号、“海狼”号与“鳐鱼”号被尽数网罗其中,因而第10潜艇中队是世界上第一个核潜艇作战建制。

鳐鱼级在“鹦鹉螺”号成功的基础上,分别于年、年各建造了2艘。在核潜艇问世初期,美国官方的要求并不高:按美国海军舰船局设想,只要兼具刺尾鱼级或经过“GUPPP”计划改装的潜艇的水下高航速与核动力的无限航程,就已经心满意足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鳐鱼级就是装了核反应堆的刺尾鱼级一连它们的外型都儿乎像对亲兄弟。为降低成本,该级艇采用的是小型核反应堆,排水量比“鹦鹉螺”号减小了近吨。该艇航速虽低,但在美国海军进行的各种航行试验中,却充分地显示出令人满意的操纵性能。

(3)鲣鱼级

鲣鱼级几平为现代核潜艇在造型上树立了一个款式样板,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水滴型造型,采用围壳升降舵。该艇之所以采用围壳舵,首先因为采用艏升降舵的潜艇在停靠码头或补给舰时,为防止发生碰撞而损坏,升降舵就必须得采用可收放的结构形式。对单壳结构的美国核潜艇来说,这会带来许多技术难题,其二,依美国海军的经验,在备潜时,收放装置发生故障是影响下潜速度的常见病。而频繁的潜浮所进行的艏升降舵收放操作,又加重了艇员的工作负担;第三,这是最主要的原因:核潜艇在水下高速航行时,艏升降舵所产生的涡流噪音,会严重干扰艇艏声呐的正常工作,这种现象是以往航速低的常规动力潜艇所没有的。

综上,该艇便采用了不同以往的围壳舵。不过也应该看到,围壳舵这结构形式非常不利于潜艇在冰区航行,虽然设计师把围壳舵设计成可以转动90度的结构,以防止舵面在破冰上浮时受损,但这种设计还是对舵体结构强度的要求非常高。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洛杉矶级从第40艘(SSN-圣胡安号)起,又把水平舵由围壳移至艇首的原因。当然,从舵效看,围壳舵不如艏升降舵,这是最简单的物理学原理了。但与强调空中机动性能的战斗机相比,就水下机动性能要求不高的核潜艇而言,这点儿操纵性上的差别实在算不上什么太大的问题。该艇于-57年度开工建造,共6艘,其中第3艘“天蝎座"号中途更改了设计,在艇体中部加入了一个导弹舱段,改装后的潜艇被命名为“乔治华盛顿”号弹道导弹核潜艇,人类所发明的、最具毁灭力的战争工具一弹道导弹核潜艇一由此发端,美国为此又补建了“天蝎座”号。该级潜艇上装载的S5W型反应堆不仅容易更换核燃料,比起前一级的S3W反应堆功率也要高出2倍以上,加上艇型的改进,其水下航速达到了29节的惊人水平,从而使核潜艇的战术价值大为增加。在洛杉矶级诞生之前,鲣鱼级潜艇直以航速高而称雄于美国海军的水下舰队。

(4)长尾鲨级

长尾鲨级是美国第二代核潜艇的典型代表,也是美国最早的专用攻击型核潜艇,它的论证工作始自年10月,时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的阿里.伯克上将主持了这项工作。长尾鲨级原计划建造17艘,由于其中的3艘被改装成拉斐耶特级战略核潜艇,因此长尾鲨级实际建造了14艘。根据对苏联核潜艇的分析,美国认为潜艇航速在30节以上时噪音增加太大,不如将精力放在提高安静性和增大潜深等方面。因此该级艇的水下航速比前一级稍低,并在艇首安装了探测性能良好的球型声呐。该艇装备了装有核弹头的“萨布洛克”反潜导弹,显而易见,在冷战高峰期,在反潜战上美国人就作好了不惜打一场核战争的准备。年,首艇“长尾鲨”号在深潜试验时失事沉没,为消除这次灾难对艇员心理上的不利影响,该级艇改称大鲱鱼级。美国海军对最后3艘艇的设计进行了修改、艇长增加到89米,排水量也有所增加。

在长尾鲨级的设计论证过程中有个有趣的插曲:美国海军太平洋与大西洋潜艇司令部联合向海军舰船局提出了一个过于激进、超前的建议:取消指挥台围壳!他们援引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潜艇的指挥台围壳是提高潜艇航速的最大障碍,其导致潜艇航速降低了1.5节,但海军舰船局驳回了他们的建议。反驳意见说:任何具有军事用途的潜艇,都需要某种形式的结构把潜艇的各种升降装置包覆起来;潜艇在水上航行时也需要一个指挥台围壳。从使用方便的角度看,这个意见是对的;而美国海军潜艇司令部的建议实在有点划不来:给实际使用带来诸多的不便,仅能换取1.5节的航速。

(5)鲟鱼级该艇为~年间建造的攻击型核潜艇,共37艘。鲟鱼级从第4艘SSN-号起,在水平尾翼两端各加有一块垂直端板,以保证潜艇在水下高速航行时的方向稳定性,美国后来在建造洛杉矶级与俄亥俄级时广泛采用了端板。鲟鱼级装备了“鱼叉”反舰导弹,加强了对水面舰艇的攻击能力,其29号艇之后的9艘艇改装了探测距离更远、精度更高的BQQ-5声呐。该级艇的安全性、武器和居住性都非常好。

唯一的缺陷是由于艇体拉长,使得湿面积增加、阻力比水滴型外形增大,其水下速度只有26节。鲟鱼级潜艇在建造过程中倍受建造费用不断上涨的困扰:早期建造的艇造价大约在~万美元,但到了财年,每艘造价猛增到广万美元,而列入财年的鲟鱼级的每艘造价为万美元。该级艇在上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前期一直都是美国攻击型核潜艇的主力。

(6)洛杉矶级

苏联核潜艇的水下高速性能令美国人印象深刻,美国因此改变了”以往单纯追求安静性的政策,转而着手设计、开发新一代高速核潜艇,这导致后来洛杉矶级的问世。该级潜艇共造了62艘,自年起相继服役。反应堆为新型S6G型,水下航速比鲣鱼级要高3节,公开报道的最大水下航速为32节,但据美国透露,该级“迈阿密”号在试航时曾达到37节的高速,与之对照的是美国海军对其所能达到的最高航速三缄其口,他们的标准说法是最大航速“超过20节”。该艇具有良好的安静性。从第32艘(SSN-普罗维登斯号)起,加装了12座垂直导弹发射管,可发射“战斧”导弹,这一改型又被称为洛杉矶二型;从第40艘(SSN-圣胡安号)开始敷设消声瓦,水平舵亦由围壳移至艇首。水平舵为活动式的,可以伸缩,以利于在北冰洋海城航行,这一改型又被称为-1型。洛杉矶级安装了优秀的声呐系统和巡航导弹发射装置,是现在美国攻击型核潜艇的核心力量,现有51艘在役。

该艇一改以鱼类命名的方式,头批建造的12艘艇改用投票支持建造该级潜艇的国会参议员所属选区的地名命名,之所以如此一按里科弗尖刻而一语中的的说法一是因为“鱼不会投票”、洛杉矶级按地名命名艇名的方法即由此而来。洛杉矶级从年竣工的首蜓“洛杉矶”号到年竣上的“夏延”号,前后共生产了20年,它的建造时间之长创了美国潜艇的记录。有趣的是它是一种边生产边退役的潜艇,当SSN-~夏延”号年9月服役时,该级已经有3艘退役了。目前,在役的洛杉矶级为51艘、也就是说,现在已经有1艘退役了。

由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水下舰队规模已大大缩水,美国攻击型核潜艇的阵容现已名列全球第一,而洛杉矶级即使是在今后很长段时间内,无疑还将是美国水下舰队的主力艇型。由于洛杉矶级建造跨度长达20年,因而它的造价也前后悬殊,在财年拨款的、首批建造的5艘艇,其单艇造价为1.8亿美元.而到了年.单艇造价已到I7.59亿美元。年,该级终结版的造价已是8.83亿美元之谱了。当然也应客观地看到,它的早期价格在当今国际军火市场上.已经是连一艘现代化的常规动力潜艇也买不下来了。该艇以“热铺”(HotBunk)著称,即:每3名水兵合用2张床铺。

(7)海狼级

从年5月开始,美国海军便开始深谋远虑地酝酿研制新-代攻击型核潜艇,以便在未来年代替换洛杉矶级,此时洛杉矶级刚刚开始建造。年,美国海军作战部最终确定了这种潜艇的主要性能要求,并把这种新型潜艇定名为SSN-21型核潜艇。从开始酝酿到年首艇“海狼”号服役,这个过程用了20年。

由于现代武器是技术与资金高度密集的产物。它们的研制周期较长,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先进武器,大致都是20年前计划出笼的产物。如果算上技术储备的先期预研,这个周期则还需上推若干年。美国海军提出建造SSN-21型核潜蜓是基于如下的理由:面对苏联潜艇的数量优势,美国必须拥有足够的质量优势,以确保在未来与苏联潜艇的水下对抗中居于主动地位。其实苏联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推出的第三代攻击型核潜艇一阿库拉、塞拉与麦克级一在技术上所做的探索与尝试非常广

泛与深入,苏联核潜艇采用的钛合金建造技术及其I低噪音、大航速、大潜深等性能、都令美国与西方心存恐惧,海狼级必须能够对抗它们的威胁。

海狼级核潜艇在建造问题上充满了变数,以致它几经生死。海狼级原计划建造29艘,但该级首艇“海狼号在建造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焊接质量事故、使它的造价高达26亿美元,高昂的造价又使其倍受非议。雪上加霜的是由于苏联解体与冷战结束,美国决策层对是否有必要继续采购装备这种造价昂贵的潜艇产生了怀疑。年I月,美国国防部长宣布取消“海狼”项目,但美国国会却又在同年5月戏剧性地恢复了该项目,其主要原因并不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而是出于稳定核潜艇的研制与建造工人队伍,防止人才流失的一种无奈之举。该级艇采用S6W型反应堆,最大水下航速39节,艇体为水滴型。该艇是首次采用泵喷推进的美国核潜艇。据美国海军透露,海狼级核潜艇平均每艘的建造费为21亿美元。

(8)弗吉尼亚级

冷战时代,与苏联核潜艇进行对抗与作战是美国攻击型核潜艇的首要任务,面对性能不断完善且数量十分庞大的苏联水下舰队,美国海军十分重视攻出型核潜艇的高速性与安静性。为了保持技术领先,美国建造的的核潜艇,其排水量与造价都呈大幅攀升的趋势,而海狼级成了这种趋势的颇具代表性的典型。为了扭转这种造价越来越昂贵的不利局面并平衡质量与数量的关系,以便适应新的全球战略需要,美国设计建造了这种新型攻击型核潜艇。其实,冷战结束后,美国的任何对手都已不具备当年苏联水下舰队那样的实力了,因此在装备采购上美国的决策机构更看重的是“可承受性”原则,再也不必像先前那样由于担心被苏联在技术上超越而忌惮重重了。

弗吉尼亚级计划的名称几经变动,曾先后被称为百人队长级、NSSN(新型攻击核潜艇),年9月,美国海军把其正式命名为弗吉尼亚级。与俄罗斯的雅森级(型)一样,弗吉尼亚级是一种典型的多用途核潜艇,多用途核潜艇将是大国海军今后的发展方向与重点。从战斗效能来说,弗吉尼亚级大约是海狼级的75%,它的艇型也尽可能减小以降低成本。该级潜艇不仅能执行反潜、反舰作战,还能执行对地攻击与浅海作战,它的另一个用途是搭载特种部队的小型潜艇(ASDV)以遂行特种作战任务。由于该艇采用了新一代减振降噪技术,其安静性将比海狼级更好,不过水下航速比前者要低一些。弗吉尼亚级的头一批为4艘,以每年1艘的速度建造,首艇“弗吉尼亚”号于年服役。从第5艘起,弗吉尼亚级将采用低阻造型的指挥台围壳,这种新型围壳被称为“先进指挥台围壳”。由于弗吉尼亚级是美国21世纪的第一型核潜艇,该级核潜艇所具有的鲜明时代特点与技术特色引起了各国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4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