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类一直怀着“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梦想。深海载人潜水器正是人类探索深海奥秘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完成多种复杂任务,包括寻找海洋资源,科考海洋地理等。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能深入万米的马里亚纳海沟的秘密就让本文为您揭晓
01
奋斗者,是科研工作者的写照
经过近十万网友的参与,和参与单位的评议,中国万米载人潜水器被命名为奋斗者号。“奋斗者号”反映了中国科研工作者持续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符合中国载人深潜团队“最美奋斗者”的形象。也代表了深潜人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的追求。
02
绿色大头鱼背后的中国力量
“奋斗者号”是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支持的深海重大科技装备。项目于年立项,由“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力量为主的科研团队承担。“奋斗者号”能在万米洋底勇往直“潜”,得益于有一颗强大的中国“心脏”。作为我国唯一一台可以搭载人员下潜到海底一万米的科考装备,“奋斗者”号代表了当前深海工程技术领域的顶级水平,更在多个关键技术和重要材料领域拥有国产化核心技术,国产化率超过96.5%。
“奋斗者号”下潜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水压超过兆帕,相当于头非洲象踩在一个人的背上。如此高压,意味着潜水器的材料、结构设计等都面临严峻挑战。
在“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研制与应用的基础上,历经多年艰苦攻关,“奋斗者号”研发团队在耐压结构设计及安全性评估、钛合金材料制备及焊接、浮力材料研制与加工、声学通信定位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顺利完成了潜水器的设计、总装建造、陆上联调、水池试验和海试验收。
03
科技创新,助力奋斗者号畅游
技术上,两个最大的难点或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是耐高压的载人舱和浮体材料,这涉及材料和加工工艺,研制“蛟龙号”时载人舱和浮体材料是依赖国外进口的。但现在我国已突破这两项关键技术,并在“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得到了应用。
为了满足万米深潜器的需要,科研单位经过多年上千次的优化测试,中国自主研发的全新高强高韧钛合金足以应对深海的高压和冲击。想要成功下潜万米,还需要极其精密的制造、冷弯、焊接技术,保证球舱的可靠性。研发团队改进焊接方式,从焊缝多、工期长的传统“瓜瓣焊接”改为焊缝少、可靠性高的“半球焊接”。“奋斗者号”钛合金载人球舱直径达2米,标志着我国钛合金材料技术和焊接加工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我们为什么要去大洋深处
海洋面积占地球面积71%,海水占地球水资源总量97%,深海区域是探索包括生命起源和地球演化在内重大科学问题的必由之路,而进入大洋深渊开展科考并获得科研样本,是深入推进相关研究、作出原始和基础性贡献的重要条件。此外,深海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矿物和能源储量都超过陆地。正因如此,人类一直致力于挺进深海,科学家们也从未停止对各种海洋工作潜水器的研究。短短几十年,中国深潜人从米,发展到如今万米的新历程,未来也将会更加深入探索这地球最隐秘的角落。
结语
毫无疑问,“奋斗者号”的成功下潜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世界范围内的深海探测事业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前路漫漫,道阻且长,有许多的未知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与探索。未来还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才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深海,利用深海。大洋之下,仍有许多奥秘等待你去探索。
参考资料:
[1]三亚发布,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正式投入常规科考应用[EB/OL]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