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巨头一统天下的地盘上破土而出运动医

北京市中科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2/
通讯员冯琦记者敖煜华今天下午,当记者走进杭州锐健马斯汀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洁净的生产车间,看到十几条医用线材的生产线正在快速运转,从这些机器上编织出来的既有圆线也有扁线,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但为了这条线,锐健医疗联合东华大学等单位,28位专业技术人员花了整整6年时间才将它“编织”出来。就在上周,包括两位院士在内的专家组对锐健医疗自主研发生产的医用编织线材进行了鉴定,认定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别看这么一根小小的微创介入缝合用的医用编织线,却是运动损伤治疗器械的“三大难题”之一,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外垄断封锁,锐健医疗等企业研发团队经过6年多的自主探索,攻克了原材料加工、缝线成型、表面处理和柔性锚钉制造等关键技术,率先实现了国产化。以最小的创伤,实现最大的运动损伤修复网红主播薇娅,两个月前在浙江大医院之江院区完成半月板缝合手术,当天出院。她发了条带点自嘲的微博:“人家主播动手术是声带息肉切除,我动手术是半月板缝合,也不知道到底干的是主播还是运动员。”一时还上了热搜。运动损伤已经不仅仅是运动员的事。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运动损伤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据预测,全国常规运动人口万,按照5%的运动损伤发病率,也有万的人需要进行相关的手术治疗。目前运动损伤主要集中在马拉松、登山、健身房锻炼、足球、篮球这几项运动,这些运动容易造成半月板的损伤和交叉韧带的断裂。宁波的一位于先生,曾心血来潮报名参加了一次马拉松比赛,因为赛前准备不足,导致赛后膝关节红肿,走路疼痛,经检查是半月板撕裂。医院用了锐健医疗的半月板缝合器进行修复缝合,6个月后他又重新可以跑步了。这种半月板专用缝合器,目前全球仅两家企业能生产,锐健医疗就是其中一家。去年9月半月板缝合器取得注册证仅一周,订单量就突破1万支,当月销售额突破万。它的最大好处是切口小,两次主动激发缝合损伤,更加安全快捷,从而减少病人痛苦。打个比方,它的技术进步相当于从手工缝纫迈向了机器缝纫。运动医学的目标就是以最小的创伤实现最大的功能修复,运动医学产品的技术进步都是向着这个目标在一步步前行。比如起固定作用的锚钉,以前常见的是钛合金材料的,现在非金属的PEEK锚钉可以做到更小的创伤和更快的愈合。浦江的张先生上个月在健身房锻炼时不慎肩袖撕裂,手术治疗中选用了锐健的PEEK锚钉进行双排缝线桥固定,术后坚持康复训练,不到一个月已经能完成肩关节的前后左右摆动和顺时针、逆时针划圈练习,医生说再坚持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就可以恢复以前的状态。国产替代,在国外巨头的垄断中破土而出去年,国内运动医学的市场规模在30亿元人民币,全球约为65亿美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运动医学与微创骨科的商业模式对于传统骨科是具有颠覆性的,从全球来看,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术式创新,无论是学术的快速发展还是年轻医生队伍的增长,运动医学与微创骨科领域都是最具活力的,中国市场未来将会有30年的高速成长期,并将保持35%-40%的年增长率。知乎上有个故事:一位医生看到朋友圈里众多人在锻炼健身后,开始苦练关节镜手术,因为他预判未来会有大量人群面临运动损伤,运动医学手术将成为骨科中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这可能只是一个故事,而把故事变成了现实并且实现产业化,锐健医疗CEO徐胜军就是一个。七年前他就意识到,这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于是毅然转身投入运动医学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如今做成了国内领跑的企业。但这么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七年前徐胜军进入的时候,几乎由国外产品一统天下。即使到今天,国产产品还只有十分之一的市场占有率,国外三大巨头几乎占了其中85%的份额。“市场自身的高速发展加上国产替代,对中国企业来说,现在是个弯道超车的好时机。”锐健医疗CEO徐胜军认为,国产替代有着自己明显的优势:一是本土化的优势,可以研发出更符合中国医生手术特点、习惯和中国人解剖结构的产品;二是在质量与国外产品同等的条件下所具备的价格优势,这将带来更强的竞争力,也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涉足运动医学这一新兴领域的国内企业目前并不多,除了锐健医疗之外,也有国内上市公司正在布局,包括凯利泰、大博医疗、威高股份等。可以预料,这块诱人的蛋糕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市场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同时也会有更多的人因此受惠。记者敖煜华编辑徐晟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