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西部超导航空钛合金核

白癜风的饮食问题和影响 http://m.39.net/news/a_8048375.html
航空钛合金核心供应商,高温合金业务蓄势待发

投资要点

国产高端合金领军者,业绩持续稳健增长

公司前身超导有限成立于年,年完成股份制改革,年登陆科创板。公司是国内高端钛合金棒材、丝材、锻坯的主要供应商,是目前国内唯一低温超导线材制造商,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铌钛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全流程生产企业。近年国内高端合金市场需求旺盛,叠加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规模效应逐步显现,业绩呈现持续稳健增长。年实现收入21.13亿元,同比增长46.10%,实现归母净利润3.71亿元,同比增长.31%,综合毛利率为37.91%。-年营收CAGR为21.24%,-年归母净利润CAGR达23.61%。

聚焦航空钛合金,受益军机放量和国产民机批产

年国内航空航天用钛材销量占比仅18.4%,远低于50%的国际水平。随着国内先进军机加速放量和国产大飞机批产,航空用钛材需求有望持续高增长,我们测算,-年我国军机钛材需求有望超过12万吨,-年我国民机钛材需求有望超过16万吨。公司是国内军用航空钛合金核心供应商,近年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均维持高位,随着定增项目达产,产能瓶颈有望突破,钛合金业绩将进一步增厚。

低温超导技术全球领先,有望受益于MRI、MCZ等需求放量

MRI方面,年日本/美国每百万人MRI保有量分别为55.2/40.4台,同期中国每百万人MRI保有量仅9.7台。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升、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临床检查需求旺盛,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MRI市场需求有望加速放量。我们测算,年国内MRI用超导线材需求量预计将达吨。MCZ方面,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和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叠加硅片大尺寸趋势,MCZ用超导磁体需求有望加速放量。公司超导技术及产业布局全球领先,近年加大MRI用超导线材产能建设,MCZ磁体已实现稳定交付,随着国内下游需求释放,超导线材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

切入高温合金市场,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受益于先进航发、燃气轮机等领域的发展,近年国内高温合金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年预计达亿元。高温合金是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主要材料,在现代航空发动机中,高温合金用量占发动机总重量的40%-60%。我们测算,未来十年我国军用航发市场高温合金年均需求(采购+维护)有望达亿元,未来二十年我国民用航发市场高温合金年均需求(采购+维护)有望达亿元。公司是国内高温合金新锐,现已取得军、民用高温合金供应资质。高温合金和钛合金是军用航空制造两大主干材料,下游客户分布广泛,随着新建产能达产和产品认证成功,高温合金将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年收入分别为29.35/39.82/51.31元,由于规模效应及期间费用控制带来的利润率提升水平超预期,叠加公司交付进度加快,我们上调公司归母净利润至7.43/11.14/14.64亿元(前值7.06/8.24/11.4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60/2.40/3.15元,对应PE分别为52.84/35.25/26.82倍。公司是国内高端钛合金行业领军企业,军品占比较高,同时近年加强高温合金产品布局,将受益于下游需求快速放量,给予公司年40倍PE估值,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军机列装进度不及预期;产能建设不及预期;毛利率提升不及预期;市场空间测算偏差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内容目录

正文

背靠西北院,国产高端合金领军者

深耕高端合金近廿载,布局钛合金、超导材料和高温合金三大市场

背靠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国内高端钛合金龙头企业。公司前身超导有限成立于年,是由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与超导国际共同出资设立。超导有限于年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年登陆科创板。公司是我国航空用钛合金棒丝材的主要研发生产基地,是目前国内唯一低温超导线材制造商,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铌钛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全流程生产企业。

主营高端钛合金、超导产品及高性能高温合金三类产品。公司主要产品有三类:第一类是高端钛合金材料,包括棒材、丝材和锻坯等,主要用于航空(含飞机结构件、紧固件和发动机部件等)、舰船、兵器等;第二类是超导产品,包括铌钛锭棒、铌钛超导线材、铌三锡超导线材和超导磁体等,主要用于先进装备制造、大型科学工程等领域,包括磁共振成像仪、磁控直拉单晶硅、核聚变实验堆、核磁共振谱仪、质子/重粒子加速器、磁悬浮列车、智能电网装备等;第三类是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包括变形高温合金、铸造和粉末高温合金母合金等,主要用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核电设备等领域。

股权集中度较高,实控人是陕西财政厅。截止年1月13日,公司前三大股东分别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中信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和永春天汇科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21.56%、12.74%、6.17%,合计持股40.47%,实控人为陕西省财政厅。截止H1,公司拥有1家全资子公司西燕超导和4家控股子公司聚能磁体、聚能装备、聚能高合、九洲生物。

下游需求旺盛,公司业绩持续稳健增长

近年高端钛合金市场需求旺盛,公司业绩持续稳健增长。营收方面,-Q3公司实现收入9.78亿元、9.67亿元、10.88亿元、14.46亿元、21.13亿元、20.91亿元,同比增长10.24%、-1.07%、12.51%、32.87%、46.10%、37.70%,-年营收CAGR为21.24%。净利润方面,-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59亿元、1.42亿元、1.35亿元、1.58亿元、3.71亿元、5.38亿元,同比增长15.22%、-10.60%、-4.95%、17.26%、.31%、97.86%,-年归母净利润CAGR为23.61%。钛合金业务是公司收入主要来源,近年营收占比均超80%。目前高端钛合金市场需求旺盛,叠加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和规模效应逐步显现,业绩呈现持续稳健增长态势。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费用管控能力持续向好。-Q3年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1.32%、38.63%、36.77%、33.69%、37.91%、43.29%,钛合金业务是公司毛利主要来源,公司综合毛利率基本与钛合金业务毛利率变化一致。-年,受海绵钛等原材料成本上升影响,钛合金业务毛利率呈现下滑趋势;年起,受益于产品结构升级、原材料降价及规模效应等因素,钛合金业务毛利率显著攀升。近年公司费用管控能力持续向好,期间费用率持续降低,Q3期间费用率为13.69%,同比下降3.84pct。

国内高端钛材+超导龙头,高温合金潜力巨大

国内航空钛材供应主力,优先受益军机放量+民机国产化

国内钛材需求加速放量,航空航天市场前景广阔。目前中国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基本完成,钛材需求已由传统化工(氯碱、纯碱和制盐等)转向航空航天、船舶、医疗和石化PTA等高端领域。受益于航空航天、石化PTA等高端需求释放,年国内钛工业发展迅速,其中钛加工材产量/销量分别达9.70/8.45万吨,同比增长28.9%/50.7%。年中国钛材下游应用中,化工/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电力/体育休闲需求占比分别为50.8%/18.4%/7.7%/5.0%/3.5%,其中国内航空航天钛材需求占比远低于50%的国际水平。

国内外先进军机钛用量持续提升。钛合金是飞机和发动机的主要结构材料之一,主要用于飞机起落架、机身的梁、框和紧固件等,发动机风扇、压气机、叶片、鼓筒、机匣、轴等,以及直升机桨毂、连接件,能够减轻结构重量、提高结构效率,同时满足先进飞机、发动机高耐蚀和长寿命等要求。20世纪60年代以来,军用飞机钛用量逐年增长。国际方面,目前欧美主要战斗机和轰炸机中钛用量已稳定在20%以上;国内方面,军用歼击机初始钛用量仅2%(J-8),目前已增至25%(J-31)。

我国空军飞机数量不及美国四分之一,且代际差距显著。据《WorldAirForces》统计,截至年底,美国拥有军用飞机架,占比25%,数量居全球第一;其次是俄罗斯,数量达架,占比8%;我国拥有军机数量为架,占比约为6%,其中战斗机架、特殊用途飞机架、运输机架、直升机架、教练机架,同美国存在较大差距。从代际结构来看,我国四代机只有19架,对比美国的近架四代机机队规模,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空军军用飞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比起来起步晚、底子薄、代际差异大,运输机、轰炸机、直升机等短板明显,但近十年来,中国空军现代化建设进入快车道,战斗机等军用飞机研发成果尤为突出。自年,我军首次将空军定位为战略军种,空军建设发生战略转变。在新时期战略空军建设目标下,将以信息化作为发展方向和战略要点,加大先进战机的列装是下一阶段我国国防建设的重点。

国内先进军机加速列装,-年我国军机钛材需求有望超过12万吨。以年实现我国国防实力与现阶段经济实力相匹配的目标,我们首先保守假设美军除四代机之外其余机型保有量不变,四代机每年按照FY财年85架的采购规模持续列装(10年新增架,远小于《WorldAirForce》中F35系列战机的计划采购总数)。再保守假设到年我国各类飞机总量达到美军的80%,则中国新增三代机、四代机分别为架和架左右,各类直升机架,大型运输机架,特种飞机架左右。假设钛材耗损率为80%,综合各类军机空重及钛含量数据,我们测算,-年我国军机钛材需求量有望达12.8万吨。

国内外新型民机钛用量持续攀升。减轻飞机重量、增加运载能力、降低油耗是航空公司选择飞机的重要依据,提高钛材用量已成为全球主要飞机制造商的共同选择。国际方面,波音和空客主要机型的钛用量持续攀升,A/B钛用量占比分别达14%/15%;国内方面,作为中国商飞的两款主力机型,ARJ-21/C钛用量占比分别达4.8%/9.3%,CR钛用量预计将达15%左右。

-年中国民机交付总量预计将达架,民机钛材需求有望超16万吨。根据中航工业集团最新发布的《民用飞机中国市场预测(-)》,预计从~年将进入恢复期的快速增长阶段,以后将保持稳定增长。到年客运周转量预计将达到3.3万亿人公里。预计到年末,中国航空公司客机机队规模预计将达到架,其中宽体干线飞机架,窄体干线飞机架,支线飞机架,预计-年间,中国需要补充民用客机架。假设钛材耗损率为80%,综合各类民机空重及钛含量数据,我们测算,-年我国民机钛材需求量预计将达16.74万吨。

军用航空钛材供应主力,技术水平业内领先。公司是国内高端钛合金棒材、丝材、锻坯的主要供应商,产品主要用于飞机结构件和紧固件、航空发动机零部件,主要客户是中航工业下属公司及其锻件配套商。公司现已掌握大规格铸锭纯净化、均匀化控制、棒丝材和锻坯均匀化控制、棒丝材批次稳定性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三种新型钛合金(TC4-DT/TC21/Ti45Nb)现已成为我国航空结构件、紧固件用钛合金主干型号,是国内新型战机、运输机的钛材供应主力。在航空结构件整体化背景下,钛合金棒材、锻坯的规格范围不断增大。公司成功解决大规格钛合金棒材、锻坯的组织均匀性难题,率先制备出最大规格的TC4-DT、TA15、TC17、TC18、TC4、Ti6A14V、Ti80等钛合金棒材、锻坯,钛合金棒材最大规格达Φmm。受益于高端定位和技术优势,公司钛合金毛利率业内领先,年达43.03%。

布局上游原材料,综合实力有望进一步提升。海绵钛是钛合金的重要原材料,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年公司高端钛合金成本结构中,原材料占61.12%,其中海绵钛占35.97%。海绵钛由高到低可分为0A级、0级、1级、2级、3级、4级、5级,其中高等级海绵钛杂质含量少、组织均匀性较好。公司高端钛合金所需海绵钛以0级为主,多为3mm-12.7mm的小颗粒海绵钛。近年小颗粒海绵钛供应紧张,已成为高端钛合金产量和价格的重要影响因素。年10月,公司以万元认购朝阳金达万股,持股比例达8%。朝阳金达是国内高品质海绵钛的重要供应商,通过布局上游原材料,公司高端钛合金的竞争力和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产能瓶颈有望突破,钛合金业绩有望进一步增厚。年,“高端装备用特种钛合金产业化项目”建成转固,公司高端钛合金产能从吨/年增至吨/年。国内航空用钛合金持续高景气,近年公司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均维持高位,年分别达98.52%、99.05%。年1月公司定增募资20.13亿元,其中9.7亿元拟用于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化项目,新增钛合金产能吨/年。新增产能建成后,公司产能瓶颈有望突破,钛合金业绩将进一步增厚。

低温超导技术全球领先,MRI市场持续高景气

MRI是当前超导材料最大下游应用。根据临界温度不同,可将超导材料分为低温超导材料和高温超导材料,其中以NbTi和Nb3Sn为代表的低温超导材料机械性能优良、成本优势显著,目前在商业化超导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目前低温超导材料主要用于MRI、MCZ、NMR、ITER、加速器、科研用特种磁体等领域,其中MRI是当前超导材料的最主要应用领域。

我国MRI普及率较低,市场需求有望加速释放。年中国MRI市场规模达89.2亿元,-年CAGR达8.0%,增速全球第一。然而,中国MRI普及率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距。年,日本/美国每百万人MRI保有量分别为55.2/40.4台,同期中国每百万人MRI保有量仅9.7台。“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医院设施条件和能力服务的“医院”,我们认为,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升、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临床检查需求旺盛,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MRI市场需求有望加速释放。据灼识咨询预测,-年,中国MRI市场规模CAGR预计将达10.6%,年有望达.2亿元。

年国内MRI用超导线材需求量有望超吨。我国MRI存量产品主要分为1.5T和3.0T两种型号,其中1.5TMRI仅能满足基本临床需求、单台设备消耗0.5吨导线材,3.0TMRI检查更加精细、单台设备消耗1.5吨导线材。据健康界研究院《中国医用MRI市场研究报告》,年我国1.5T/3.0TMRI保有量占比分别为75.3%/24.7%,我国医疗诊断技术持续进步,叠加国民临床检查需求逐渐多样化,3.0TMRI有望成为市场主要增长点。年国内MRI销量为台,-年CAGR为15.78%。假设-年国内MRI销量增速维持15.5%,3.0TMRI占比逐年增长2%,经测算,年国内MRI用超导线材需求量有望达吨。

硅片大尺寸趋势下,MCZ用超导磁体需求有望加速放量。受益于光伏、集成电路等行业发展,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国。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年我国单晶硅片产能/产量/销量分别为//GW,同比增长.61%/62.22%/62.22%。在生产成本、可利用效率等因素促进下,大尺寸已成为硅片发展趋势,其中mm现已成为行业主流尺寸,据ICInsights预测,年全球mm硅片产能占比有望达71.2%。MCZ技术通过磁场对导电硅流体的热对流形成抑制作用,进而减少单晶硅生长中的杂质和缺陷,极大改善了晶体的完整性和均匀性,可实现高质量大尺寸单晶硅的快速生长。国际方面,采用超导磁体提供0Gs稳定磁场的MCZ技术,现已成为mm单晶硅的主要生产方法。国内方面,目前主要采用常导磁体提供相应磁场。常导磁体功耗大(大于kW)、需要复杂的冷却系统,且无法高效控制杂质和缺陷的产生。相对而言,超导磁体体积和运行成本大幅降低,可使mm单晶硅制造能耗减少20%、成品率提升30%。据SEMI统计,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2亿美元,同比增长39%,居全球首位。随着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和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MCZ用超导磁体需求有望加速放量。

国内唯一低温超导线材制造商,技术水平及产业布局全球领先。公司于年开启ITER计划用NbTi、Nb3Sn超导线材的产业化,年开始批量供货,目前已完成全部交付。MRI方面,基于ITER计划的技术积累,年公司成功开发MRI专用NbTi超导线材,现已批量应用于GE医疗、Philips医疗、SIEMENS医疗、联影医疗、东软医疗、健信核磁等国内外主流MRI设备。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低温超导线材制造商,竞争对手均来自国外。NbTi锭棒是MRI用超导线材的原材料,目前全球仅西部超导与ATI两家公司具备批产能力。ATI仅生产NbTi锭棒,并未生产下游低温超导产品,公司则是全球唯一的NbTi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全流程制造商,在MRI用超导线材原料供应、产品成本、交货周期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优势显著。公司现有MRI用超导线材产能吨/年,年募资建设“高性能超导线材产业化项目”,新增MRI用超导线材产能吨/年。MCZ方面,公司自主研发MCZ磁体,是国内首台专用于磁控直拉单晶硅的高磁场强度超导磁体,传导冷却类型MCZ,已实现批量出口。我们认为,公司超导技术及产业布局全球领先,近年加大MRI用超导线材产能建设,MCZ磁体已实现稳定交付,随着国内下游市场加速放量,超导线材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

布局高温合金产品,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近年国内高温合金需求快速增长,航空发动机是重要增长点。据新材料在线统计,年国内高温合金下游应用主要涉及航空航天/电力/机械/冶金等领域,需求占比分比为55%/20%/10%/7%。在现代航空发动机中,高温合金用量占发动机总重量的40%-60%,主要用于燃烧室、导向器、涡轮叶片和涡轮盘等四大热端部件,此外还用于机匣、环件、加力燃烧室和尾喷口等部件。受益于先进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领域的发展,近年国内高温合金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年国内高温合金市场规模为亿元,年预计将达亿元,CAGR达31%。

未来十年我国军用航发市场高温合金年均需求(采购+维护)有望达亿元。按军用飞机发动机价值占比25%,军用飞机%的备发率(《军用航空发动机全寿命费用分析研究》:按规定备用发动机约占已装用的发动机的25%-50%)估算,未来十年国内军用航空发动机采购规模有望达.41亿元,年均.14亿元。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研究数据,航空发动机中原材料成本占比为50%,高温合金约占原材料成本的36%。据此预测,未来十年我国军用航发市场高温合金需求有望达.25亿元,年均市场规模约.63亿元。此外,航空发动机全寿命周期要经历研发/采购/使用维护三个阶段,费用占比约为10%/40%/50%,其中使用维护阶段涉及零部件更换、维修与服务两大环节,费用占比大体一致。我们假设,维修与服务环节不消耗高温合金,零部件更换环节高温合金费用占比与航发采购阶段一致,经测算,未来十年我国军用航发市场高温合金需求(采购+维护)有望达.91亿元,年均市场规模约.89亿元。

未来二十年我国民用航发市场高温合金年均需求(采购+维护)有望达亿元。按发动机价值占比20%(数据来源:《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预测方法概述》)和备发率%估算,未来二十年国内民用航空发动机采购规模有望达.44亿元,年均市场规模约.72亿元。假设民用航空发动机中高温合金成本占比、采购/维护费用等参数与军机一致,经测算,未来二十年我国民用航发市场高温合金需求(采购+维护)有望达.57亿元,年均市场规模约.18亿元。

燃气轮机助推国内高温合金市场进一步增长。我国燃气轮机主要应用于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供、天然气管道运输、船舶推进和机械驱动等领域,“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均需要大量30兆瓦级工业型燃气轮机。随着“两机”重大专项的逐步实施,国内燃气轮机市场有望加速发展,高温合金需求有望进一步增长。

国内高温合金新锐,现已取得军、民用高温合金供应资质。公司是国内高性能高温合金的新进供应商,产品包括变形高温合金、铸造和粉末高温合金母合金等,主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及核电设备等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国产高温合金存在冶金缺陷多、组织均匀性及纯净性差等问题,航空航天用高端高温合金严重依赖进口。变形高温合金方面,公司GH等多个牌号高温合金已满足国内军民用航空发动机的技术标准,合金纯净度、组织细化及均匀性良好。粉末高温合金母合金方面,公司突破了母合金熔炼全流程技术,产品已应用于合金粉末和盘件,产品夹杂物含量、纯净度等指标均达国内先进水平。公司现已取得从事军用高温合金所需的相关资质、质量体系认证和NADCAP热处理、无损探伤认证、CNAD认证,并已通过民用高温合金客户的供应资格认证。公司多个重点型号航发高温合金已通过某型号发动机的长试考核,现已具备供货资格并开始供货。

客户基础牢固,高温合金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年1月公司定增募资20.13亿元,其中9.7亿元拟用于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化项目,新增高温合金产能1吨/年。高温合金和钛合金是军用航空制造两大主干材料,下游客户分布广泛。公司已与中航工业等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高温合金应用基础牢固。国内高温合金市场需求旺盛,随着公司产能建设顺利达产,高温合金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盈利预测

钛合金:根据公司年3月31日投资者调研纪要,-22年钛合金产能预计达-吨。同时,根据公司年半年报,在建工程中3台8吨真空自耗电弧炉建设进度达92.77%,公司近年持续扩充产能,我们预计-23年钛合金产能分别为6//吨,产能利用率为94.49%/94%/95.2%,产销率为94.6%/93%/97%。公司军品占比持续提升、航空航天应用范围逐步加大,叠加近年海绵钛价格持续攀升,公司钛合金吨价短期或将上涨。随着新增产能逐步释放,海绵钛供应紧张局面长期或将缓解,公司钛合金吨价或将随之下调。公司积极布局上游原材料,成本控制能力有望加强,叠加产品结构持续改善和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我们假设-23年公司钛合金吨价分别+8%/+6%/-4%。综上,我们预计-23年该业务营收增速分别为34.89%/26.70%/17.39%,毛利率分别46.83%/49.43%/50.03%。

超导线材:公司超导技术及产业布局全球领先,近年加大MRI用超导线材产能建设,MCZ磁体已实现稳定交付,随着国内下游需求加速放量,超导线材业绩有望持续稳健增长。根据公司年9月27日发布的定增募集说明书,新建MRI用超导线材产能计划于年后建成,-23年超导线材产能有望维持在吨,我们假设-23年产能利用率为91%/93%/97%,产销率为91%/92%/96.5%。根据公司年3月31日投资者调研纪要,CFETR预研项目将在年实现部分线材交付,相比MRI业务,该类产品的单价和毛利率均较高,我们假设-23年公司超导线材吨价分别为43.58/49.79/57.03万元。综上,我们预计-23年该业务营收增速分别为39.15%/18.04%/25.31%,毛利率分别为14.99%/22.38%/25.83%。

高温合金:国内高温合金市场需求旺盛,公司产品性能优异、客户基础牢固,随着新建产品顺利达产,高温合金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根据公司年9月27日发布的定增问询函回复,“发动机用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及粉末盘项目”(高温合金产能2吨)建成时间计划延迟至年1月22日,“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化项目”(高温合金产能1吨)计划于年后建成,我们预计-年公司高温合金产能分别为//4吨。公司是国内高温合金新进供应商,随着下游需求快速放量,公司产能利用率持续攀升,我们假设-23年现有吨高温合金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3%/98%/98%,年新增2吨高温合金的产能利用率为60%,-23年高温合金产销率为82%/98.2%/96.6%。参考钢研高纳的高温合金产品价格及盈利水平,我们预计-23年公司高温合金吨价分别为17.26/22.72/27.81万元,营收增速分别为.48%/.27%/.56%,毛利率分别为24.19%/37.99%/41.93%。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年收入分别为29.35/39.82/51.31元,由于规模效应及期间费用控制带来的利润率提升水平超预期,叠加公司交付进度加快,我们上调公司归母净利润至7.43/11.14/14.64亿元(前值7.06/8.24/11.4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60/2.40/3.15元,对应PE分别为52.84/35.25/26.82倍。公司是国内高端钛合金行业领军企业,军品占比较高,同时近年加强高温合金产品布局,将受益于下游需求快速放量,给予公司年40倍PE估值,给予“增持”评级。公司各产品毛利率受产品结构、规模效应、技术水平及原材料价格等多重因素影响,其变动方向及幅度存在不确定性,且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较大,现以年为例进行敏感性分析。

风险提示

军机列装进度不及预期:军用飞机是公司钛合金、高温合金等产品的重要应用领域,军机列装进度、主机厂采购节奏均与国防预算和国际政治局势有较大关系,公司的军品订单存在不及预期的可能性。产能建设不及预期:公司近年持续扩充钛合金、高温合金及超导线材产能,然而相关项目建设周期较长、技术研发风险较大,建设进度存在不确定性,例如IPO募投项目预计建成时间已延期至年1月22日,研究报告中的产能预测存在偏差风险。毛利率提升不及预期:公司各产品毛利率受产品结构、规模效应、技术水平及原材料价格等多重因素影响,其变动方向及幅度存在不确定性,研究报告中的产品的毛利率预测存在偏差风险。市场空间测算偏差风险:研究报告中的市场空间测算均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假设条件存在实际达不到的可能性,市场空间测算存在偏差的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研究报告中的数据和资料来自于公司招股书、公告、第三方研报等公开渠道。公开资料更新频次存在不确定性,研报所用数据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研究团队简介

陈鼎如(执业证书编号:S0721080001):清华大学精仪系硕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本科,现任中泰证券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3年航天装备研发工作经验,1年金融信息安全领域工作经验,证券从业经历5年。年Wind国防军工行业“金牌分析师”第4名。

联系方式:

方城林: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硕士和本科,4年航天装备研发工作经验,曾任某两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装备副主任设计师。现任中泰证券军工组研究助理。

联系方式:

杜先康: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曾任芯片封装制程工程师。现任中泰证券军工组研究助理。

联系方式:

文章来源:《简报

西部超导():航空钛合金核心供应商,高温合金业务蓄势待发》——0317

重要声明

本订阅号为中泰证券军工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中泰证券军工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中泰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报告的摘编而产生的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中泰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中泰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订阅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中泰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中泰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