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曾在珠海航展亮相的60毫米超轻型迫击炮,在今年的长春航空展上,又一次公开亮相,这一次也公开了它的正式名称,PBP型。在重量减轻的基础上,它的火力打击能力丝毫也没有减弱。
前段时间,我军南部战区某部队在进行山岳丛林演训时,使用了之前已经装备给西部战区的新一代60毫米超轻型迫击炮,这说明它已经开始在南部战区大量列装了。
迫击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射角大、弹道弯曲等特点,非常适合配合步兵作战。在后续建立的军工体系中,我们逐步形成了60毫米、81和82毫米以及毫米迫击炮的轻中重模式,其中最适合步兵的就是60毫米口径,因为大口径的难免重量过重,不利于在山地丛林里行军或机动。于是我们陆续装备了63式、89式和93式,目前除了63式因为太过老旧已经退役以后,后两者仍在各个部队中继续服役。
89式迫击炮的原型,M83A式60毫米迫击炮还曾参与过对越作战,单兵就能携带和操作,获得了前线士兵的认可,战后根据实战总结下来的意见又进行了升级改造,这才诞生了89式迫击炮。它的重量和一挺班用机枪差不多,全重14.5公斤左右,分解后携带几乎不会有任何负担,最大射程为米,可以使用63式的杀伤榴弹、烟雾弹、燃烧弹等弹药。至于89式迫击炮,在新一代超轻型迫击炮出现前,一直是陆军步兵部队和空军空降兵部队的主要压制武器。
而新一代60毫米超轻型迫击炮,通体黑色,与同口径迫击炮所用的材质不同,使用的是轻量化合金材料,也就是钛合金。作为一种技术附加值极高的金属材料,钛合金拥有重量更轻、强度更高和抗腐蚀性更强的优势,一般都被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端工业领域,我们能把它用在相对低端的轻武器上,说明我们不仅拥有强大的钛加工能力,还能通过提升产能来降低成本。
新型60毫米迫击炮的重量只有89式的七成,也就是10公斤左右,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同类型武器杰出的“轻量级选手”。重量降低以后,携带更加便捷,士兵的机动性也更强,不过由此让人产生另一个担心,那就是威力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与81毫米迫击炮相比,60毫米迫击炮的炮弹威力要更小一些,但由于便于携带、机动灵活,再加上持续射击速度快、能携带的弹药数量更多,所以是优秀的近距离火力支援装备,深受各国陆军步兵部队的青睐。
新一代超轻型60毫米迫击炮所使用的炮弹,是在航展上曾出现过的60毫米精确制导迫击炮弹,堪称全球最小的卫星制导炮弹。在普通迫击炮弹的基础上,增加了制导系统,一旦炮弹在飞行过程中出现误差能够立刻进行修正,大大提高命中精度。虽然它的威力不如81毫米和毫米的,但能够精准命中,所产生的杀伤力不亚于大口径的迫击炮弹,如果触发空爆的话,直径1米范围内的有生力量都难以存活。
以往我国军工人员也曾采用过激光半主动制导系统,它的优点是精度高、技术成熟、成本较低,但缺点就是需要专人携带激光照射器进行前沿照射,而且在恶劣环境条件下作战效能会大大降低。后来我们开始使用卫星制导系统,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户也可以根据需要更换成GPS或格洛纳斯等导航系统。
按照相关资料,美军曾指出,在使用非制导迫击炮弹时,需要8发左右才能击中目标,而使用精确制导迫击炮弹则只需要1-2发,效率提高了5倍不止,由此可见其厉害之处。
根据有限的公开资料来看,新型60毫米的迫击炮最大射程能达到米,而杀伤面积根据弹药种类的不同,在10-30平米之间。作为年代的新型装备,它的数字化程度也更高,配备了红点瞄准镜和液晶射角显示器,前者比传统的光学瞄准镜更加精准,后者则可以通过数据链把侦察到的敌方目标数据显示出来,不需要再凭炮手的经验进行炮击,减少了对炮手的限制性,同时它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精准性则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对于陆军步兵部队来说,轻型迫击炮有着不可替代性,因为它的射击仰角大,是其他武器所不能替代的,在最大射程内可以对至少10个目标进行覆盖打击。
迫击炮诞生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作为一种几乎不存在射击死角的武器,在各种高新武器层出不穷的情况下,仍然在必备装备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始终无法被替代。
跟反坦克导弹、无后坐力炮等直瞄火力相比,60毫米迫击炮的杀伤力自然是不够看的,但作为曲射火力,它不会遇到“正面强攻”时的那些防御掩体,反而是采用“从天而降”的方式,直接瞄准需要进攻的目标,就算中间是座小山坡,它也依然能做到“隔山打牛”,这是它独特的优势,就算直瞄火力再强也无法轻而易举的做到这一点。
在使用新一代超轻型60毫米迫击炮时,班组构成只需要5个人,相对于其他60毫米迫击炮班组已经减少了一人,其中一名炮长负责指挥其他人完成战斗任务,同时负责弹药的保管和保养,炮手4名,一人负责瞄准,行军时携带身管、瞄准镜等部件,一人负责设置底座、装填发射,另外两名炮手则负责行军时携带炮弹、发射时传递炮弹等。
值得一提的是,新型迫击炮还增加了单手握把和发射机,也就是说,在特殊情况下,是可以做到单人发射的。一般来讲,迫击炮弹在装填以后会下滑击发,但这款则不会立即击发,士兵们可以带着装有炮弹的迫击炮进行移动,直至找到最佳的发射位置再进行发射。所以,就算班组战斗到只剩最后一人,也能进行反击,给敌方造成打击。
迫击炮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家伙”,还远没到被淘汰的时候,即便是在各种智能化武器层出不穷的情况,它依然有用武之地,怎么让它更小巧轻便、同时又保持较强的火力和射击速度,是各国军工人员仍在探索的课题,我们国家也不例外。
国产轻型迫击炮的不断升级与改进,也是一种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表现,未来在各种高科技手段的加持下,它一定能够发挥更多的优势,成为强有力的进攻利器之一。你觉得迫击炮还能在未来战争中发挥作用吗?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