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智豪李志尚杨平顾新福等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文章来源:钛工业进展
我部摘要:对大规格TC18钛合金棒材进行了10火次锻造。选取构成“高-低-高-低”一个锻造循环的4个代表性火次,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棒材中心到边部β相的取向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通过对多火次锻造过程中温度参数和形变参数的配合设置,使得锻造循环完成后中心到边部<>织构极大弱化,并获得了受力时表现为高强度的有利织构<>与<>。℃对应TC18钛合金棒材锻造时β相的再结晶温度,β相的再结晶织构接近随机织构。在低于℃锻造时,不同火次下中心区均出现<>和<>织构,这是拔长织构和拔长后保留下来的墩粗织构。边部的形变织构为<>和<>,这是边部因拔长时形变相对较小而保留墩粗时的压缩织构,并且随着锻造火次的增加,<>织构比例增多,保证了边部的高强度。
关键词:TC18钛合金多火次锻造织构
℃及℃墩粗40%和拔长60%时TC18钛合金棒材纵剖面应变与温度分布云图第3、4、5、7火次锻造后TC18钛合金棒材不同位置的IPF图第3、4、5、7火次锻造后TC18钛合金棒材不同位置的β相()极图第3、4、5、7火次锻造后TC18钛合金棒材各部位<>、<>、<>织构的体积分数获取全文请联系中钛情报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