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随着真空技术的突破以及智能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我国钛合金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熔炼质量和标准均有所提高,从而保障钛合金产品的经济效益;同时,高端化产业发展成为我国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带动高质量钛合金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年我国钛合金产量约为15.27万吨,同比增长12.36%。
关键词:钛合金、海绵钛、发展现状
一、上游产业发展稳健,原材料供应充足
钛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金属,其性能与所含碳、氮、氢、氧等杂质含量有关。钛合金是以钛元素为基础加入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具备强度高、耐腐蚀性强、耐热性高等特点,现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钛有两种同质异晶体:钛是同素异构体,熔点为℃,在低于℃时呈密排六方晶格结构,称为α-钛;在℃以上呈体心立方晶格结构,称为β-钛。合金元素根据其对相变温度的影响可分为α稳定元素、β稳定元素和中性元素三类,利用钛的两种结构的不同特点,添加适当的合金元素,使其相变温度及组分含量逐渐改变而得到不同组织的钛合金。在室温下,钛合金有三种基体组织,钛合金也分为三类,分别为α合金、(α+β)合金和β合金,中国分别以TA、TC、TB表示。三种钛合金中α钛合金的切削加工性最好,(α+β)钛合金次之,β钛合金最差,最常用的是α合金和(α+β)合金。
全球钛储量仅次于铁、铝,居于第三位,其储量远高于部分常见金属,但钛矿开采难度大,熔炼提纯技术复杂,加工工艺壁垒高,使市面上钛产品供应量紧缺,市场价格较高,因此钛在应用领域被归为“稀有金属”。钛合金产业上游为钛矿,经过初步筛选加工得到海绵钛,海绵钛是整个钛金属生产中的初级产品,需经过进一步的熔铸得到钛锭,即工业纯钛,然后通过市场需求添加铝、碳、氧等合金元素加工成相应的钛材或钛合金。钛合金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年,钛开始作为工业性金属应用于军工及航空航天领域,后逐步延伸至石油化工、能源工业及建筑领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便携式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不断革新,钛合金以轻量化、高强度等显著优势切入3C赛道,不断渗透各个新兴产业。
全球主要用于生产钛合金的钛矿物为钛铁矿和金红石,相对于金红石,钛铁矿储量更为丰富。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显示,年,全球钛矿资源储量大约共7亿吨,其中钛铁矿资源储量达6.5亿吨,占比92.99%;金红石资源储量为0.49亿吨,占比7.01%。其中,中国钛铁矿储量为1.9亿吨,占比29%,位居全球第一,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北、云南等省份,其中四川省钛铁矿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9%。澳大利亚金红石资源储量为万吨,占比63%,位居世界金红石储量第一。澳大利亚金红石产量大,且品味较高,是中国金红石进口的主要供应地之一。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钛合金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海绵钛作为钛合金最主要的原材料,随着下游产业发展增速,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推动海绵钛市场稳定发展,产量得以提升。-年,我国海绵钛生产企业不断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生产线设备和流程,提升自有产能,年,我国海绵钛产能达18.1万吨,产量为17.5万吨,同比增长25.09%,产能利用率上涨至96.69%。年以来,市场恢复常态化运行,海绵钛市场价格基本持稳,新兴领域加速拓展,为海绵钛产量扩大提供支撑,年第一季度,我国海绵钛累计产量5.45万吨,较年同期增长76.64%。
注:本文节选出自智研咨询发布的《年中国钛合金行业发展现状: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图]》行业分析文章,如需获取行业文章全部内容,可进入智研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