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又到一年冰雪季,沈城的各室外冰雪场陆续热闹起来。“后北京冬奥”时代,特别是在辽宁不久前申办年第十五届全国冬运会成功、沈阳成为首个“双运”之城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市民走出家门融入冰雪运动潮流。
沈阳滑雪场大都在郊外,不想远行滑雪,想在家门口滑冰的市民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滑冰、嬉冰场所呢?从今天开始,我们推出“寻冰”系列报道,带您寻访沈阳市的各大室外冰场,为您献上家门口的“冰场旅游”指南,体验冰的乐趣,感受冰的“热度”。
从建园之初的小池塘冰面上嬉冰,到人工湖扩大后开展的速滑、花样滑冰、冰球、冰车等各种冰上项目,这座拥有60多年历史的“冰上乐园”,承载着很多老沈阳“冰友”的美好记忆,带给众多新滑冰爱好者无穷乐趣。
滑冰场
从小池塘扩大到人工湖
速滑、冰球、花样滑冰、冰车、抽冰尜……来到劳动公园冰场,你能见到沈城冬日室外少有的火爆冰上运动场面,百余人在各个区域滑冰、嬉冰。今年71岁的张向华小学时就在这里嬉冰,退休后自愿肩负起了冰场的维护工作,一干就是16年,他也见证了劳动公园冰场的变迁。
张向华回忆说,年规划建设劳动公园的时候,这里是个苗圃,年公园建成后,新增了一个小池塘,“当时池塘非常小,还没有现在人工湖的五分之一大。”
年,亚、非、拉作家协会代表来沈阳访问,参观了劳动公园。为了纪念大家在沈阳结下的深厚友谊,劳动公园修建了一座假山,并把假山命名为“友谊山”,而修建“友谊山”所需的沙土则来自扩建的人工湖。就这样,公园的人工湖面积大大增加,到了冬季就成为天然大冰场,滑冰的人开始多起来。
张向华说:“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很多铁西区的滑冰爱好者每到冬季就会到劳动公园来滑冰,每天都能有三四百人。很多老冰友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在这里滑冰的,一滑就是将近60年。”
年,张向华退休后开始义务维护劳动公园冰场。他每天清晨开始浇冰、扫冰,冰场条件好了很多,吸引很多冰友来滑冰,劳动公园冰场名气更大了。
滑冰鞋
从木板自制到“碳纤维”
一些在劳动公园从小滑到老的滑冰爱好者如今依然能够在冰面上飞驰,脚上的高科技冰鞋功不可没。70岁的王栋向记者展示了脚上的冰鞋,刀架由碳纤维制成,冰刀是由钛合金打造的开合式冰刀,滑起来轻便,蹬冰有力。
王栋回忆说:“现在的冰鞋和我们小时候的冰鞋是天壤之别。上初中的时候买不起冰鞋,我就和一些同学自制冰鞋。把粗铁丝弯成长方形,再找出螺丝,把铁丝固定在鞋形的木板上。滑行前用绳子把木板冰鞋绑在棉鞋上,就开滑了。虽然滑不快,但那时候感觉特别有趣。后来,有亲戚在工厂的,就用旧菜刀加工冰刀安装在木板上,滑起来很快。年左右,我自己花了47.5元,买了一双黑龙牌冰鞋,一滑就是20年。”
66岁的赵淑清曾经是辽宁速滑队队员,也是劳动公园冰场上的明星,年退役,被分配到铁西工厂后的每个冬季,她都会在这里滑冰。近十年来,赵淑清所穿的一直是沈阳本地生产的飞航牌冰鞋,“作为沈阳人,我首选咱们沈阳产的冰鞋,像这双多元的飞航牌冰鞋,质量一点也不比其他大品牌的差。”
为了给来劳动公园的滑冰爱好者们提供便利,10多年来,张向华和几个老“冰友”在维护冰场的同时,还为大家提供磨刀服务,让冰刀又快又亮。
知名度
曾亮相央视成为“网红”冰场
年北京冬奥会前夕,央视新闻频道关于沈阳老男孩冰球队的报道,让劳动公园闻名全国。沈阳周边城市,甚至一些来沈阳旅游、出差的滑冰爱好者经常会来到劳动公园体验一下这块“网红”冰场。
赵淑清说:“一些在外地生活的老冰友,这两年冬天来沈阳,都会点名到劳动公园滑冰,就是要感受一下这里的火爆氛围。一些黑龙江、吉林的好朋友觉得沈阳冬季的气温相比他们那里要高一些,在室外滑冰更加舒适。公园里滑完冰,再到附近的铁锅炖饱餐一顿,就是冬日里最幸福的事儿。”
随着最近两年冰雪运动在沈阳迅速升温,记者在劳动公园冰场见到参加冰上运动的青少年也越来越多。铁西区冰轮协会会长杨迪告诉记者,前些年公园冰场滑冰的主要群体是中老年人,但最近几年很多家长在周末和寒假带着孩子来劳动公园学习滑冰,“每到冬季,劳动公园经常举办省市业余滑冰比赛,一些外市的冰友也会来参赛,其中不少是青少年。”
为了能给广大冰友创造更好的条件,这个冬季张向华与一些志愿者计划购买新的浇冰车和浇冰工具,继续扩大滑冰场面积。张向华说:“在劳动公园滑冰一辈子,看到冰场人气越来越旺,滑冰的人越来越多,我打心眼儿里高兴。”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马骋摄影:张文魁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张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