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研究F14四十多年后,伊朗仍然只能仿

早期白癜风的症状图片 http://m.39.net/pf/a_4527517.html

要说接触F14战斗机最多的国家,非伊朗莫数,70年代,F14刚刚服役没几年就卖给了伊朗,美军自己的F14于年退役后,伊朗空军仍然装备,至今已使用40多年。那么以伊朗的航空技术水平,对F14能够消化多少,能仿制出发动机、雷达、导弹吗?

伊朗曾在长期使用和维护F-5的基础上研发了“闪电虎II”战斗机,“闪电虎II”采用了代表80年代气动水平的大边条设计,并将F-5的单垂尾改为外倾双垂尾,改动幅度非常之大。这足以表明伊朗在在气动和飞控上有着相当的水平。不仅吃透了F-5的技术,还采用了一些三代机才有的气动手段,但不能因此得出伊朗已经完全掌握三代机技术的结论。

伊朗的“闪电虎II”战斗机

最能反映伊朗航空技术实力的要数其所谓的“五代机”F了,F采用了与歼10经典的鸭翼+三角翼布局迥异的鸭翼+后掠翼布局,但鸭翼和后掠翼的的后缘都有一段前掠,而且鸭翼、后掠翼的前后缘平行,后缘的前掠角也一致,符合隐形设计的波束控制原则,且F的机身截面也呈多面体,当然类似“闪电虎II”的外倾双垂尾也是少不了的。

F的三视图

但伊朗毕竟没有研制五代机所需的深厚气动功底,因此F有几处“硬伤”或是说自相矛盾的地方。例如它的进气道位于机头边条上方,这种设计高速飞行时进气道容易吸入涡流,大迎角时机身又会挡住进气道,这也就是上进气道设计的F和B2速度慢、机动性差的原因。另外,F采用了翼尖下反的设计,下反设计经常出现于米格25、女武神那样的高速飞机上,而这又与F的上进气道设计相矛盾。显然,以伊朗的技术水平,F无法像歼20那样做到高速、高机动和高隐身性能的和谐统一。最后,从总体上看,F的气动布局有些生硬、突兀,与中美俄五代机那种流畅飘逸的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是气动功底不足的表现。此外,由于发动机推力严重不足,F的机体过小,根本无法装备大功率雷达,弹舱更是别想了。

F的进气道在边条上方

总之,虽然伊朗研制的“闪电虎”和F采用了一些三代机甚至四代机的技术,但从总体上看,伊朗仍然仅仅具备研制轻型二代战斗机的水平。

再看看F14处于什么样的技术层次。F14是世界上第一种舰载第三代战斗机,早在年就服役了,它最大的技术特征是采用了可无级自动调节后掠角的变后掠翼设计。F14外翼段的后掠角可在20°-68°度的范围内自动无级调节,在其机翼固定段前缘还设计了可动的扇翼,通过伸缩扇翼,可在机翼后掠角变化、升力中心移动时提供气动补偿。

F14的无级自动变后掠是气动的巅峰之作

另外,F14采用了与米格25类似的垂直斜切二元外压式进气道,进气道距机身有25厘米的间隙,以便将紧贴机身的附面层分离,进气道内还有多级可调斜板,用于调节斜激波的角度,在气流进入发动机之前对其进行减速增压,斜板的角度可由F14的机载设备在所有飞行条件下自动调节。

F14采用了大后掠斜切式进气道

伊朗虽然通过“闪电虎II”攻克了大边条和V形垂尾技术,但F14的无级变后掠及相关的气动补偿,是连前苏联都没能攻克的技术,更不要说伊朗了。当年也是因为无法掌握这一技术,我国的强6才下马的。也许很多人会说,F14的变后掠翼早已落后了,伊朗就算吃透了也没有必要采用,那二元斜切式进气道总不过时吧!F22也只不过是又水平切了一刀而已。而且这种进气道正是追求高速的F所需要的,要说发动机推力不足无法达到高速,伊朗完全可以从关系不错的俄罗斯进口发动机。显然,F之所以未用与F14类似的进气道,根本原因是伊朗没有吃透相关技术,而我国直至采用下颌进气的歼7F出现,才算是完全吃透了米格21,足见进气道的技术比气动布局还难。

发动机就更不用说了,伊朗在年8月公布了首款自制的涡喷发动机Owj,它几乎跟美国F-5的J85发动机一模一样,基本可以确定Owj就是J85的仿制品,“闪电虎II”和F-很可能都是用的这款发动机。这足以表明,伊朗的发动机研制能力顶多只有J85的水平,但这可是50年代的涡喷发动机啊!它的军用推力只有15千牛,加力推力也只有22千牛,甚至不及歼7所用涡喷7的一半,正因为如此,F才不得不由单发改为双发,但即使如此它的推重比很难达到1。

伊朗的Owj涡喷发动机

虽然F14A的TF30发动机是一种早期涡扇发动机,装备于第三代舰载战斗机有很多缺陷,但其技术也不是伊朗通过逆向工程就可以掌握的。要知道,与TF30同代的斯贝MK,我国是断断续续用了近30年的时间才算吃透的。伊朗连自行研制涡喷7这一级别发动机的实力都不具备,更不要说还要复杂的TF30涡扇发动机了。

材料也是如此。F14的用料非常复杂,包括25%的钛合金、15%的钢、36%的铝合金、20%的复合材料以及4%的非金属材料。F14需要用翼盒来容纳变后掠翼翼根的转轴,为了使翼盒尽可能的轻又不影响强度,必须用强度高且重量轻的钛合金来制造。因此,钛合金翼盒成了F14最坚固的零件,在多次坠机事故中,唯独翼盒完好保留了下来。而且钛合金不能用常规方法焊接,还必须攻克真空电子束焊接技术,F14的翼盒需要70多次独立的电子束焊接,焊接总长度达46米。以伊朗航空工业的水平,想要制造出如此复杂的真空电子束焊接钛合金翼盒,几乎是不可能的。钛合金没戏,那钢呢?对不起,伊朗也不行,因为仅仅制造一个起落架,就需要4万吨级的锻机,这个设备伊朗也没有。

F14的钛合金翼盒

那再看看F14A的另一核心装备AWG9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伊朗能不能造,AWG9的最大探测距离达公里,能同时跟踪24个目标,攻击其中的6个,这个指标至今都很可观。虽然AWG9的集成度和可靠性远比不上现在的火控雷达,可就算是这样的技术,也不是伊朗能够完全掌握的,尤其是AWG9用的平板缝隙阵天线技术,连中俄都长期无法攻克,更不要说伊朗了。可这没什么丢人的,放眼全球,嚷嚷着造隐形战机的国家不少,可造出大功率雷达的却真没几个。

AWG9的平板缝隙阵天线

要说技术含量最低的,就要算F14的制式武器“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了,而仿制“不死鸟”最难攻克的就要算它的主动雷达导引头了。事实上,伊朗所谓仿制“不死鸟的”Fakour-90导弹也仅仅是山寨了AIM-54的外壳,其引导头来自MIM-23B“沙欣”,也就是伊朗自行升级的霍克地空导弹。可见,伊朗宁愿去集成霍克导弹的半主动雷达导引头,也不去仿制“不死鸟”的主动雷达导引头,足见它没这个技术实力。

伊朗的Fakour-90导弹

总而言之,虽然伊朗通过“闪电虎II”和F完全掌握了轻型二代战斗机的技术,但F14可是三代重型舰载机,它的材料、变后掠翼、进气道、发动机、雷达,一直到“不死鸟”导弹的主动雷达导引头,伊朗全都无力仿制,更别说吃透了。可以这么说,虽然现在伊朗能够向俄罗斯出口无人机,但在战斗机技术上,伊朗与俄罗斯不在一个维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287.html